服务热线:
0518-81593168

  • 连云港心理医生
联系我们
  • 连云港心理治疗-连云港心理医生-正析心理咨询
  • 联系人:值班咨询师
  • QQ:2085103660
  • 电话:0518-81593168
  • 手机:18052330168
  • 邮编:222003
  •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通灌北路87号国际商务大厦A座2607-2609室
家庭教育首页 > 家庭教育

丁点小事却能影响孩子一生

发布:zgzxxl 浏览:1811次

我们在催眠+时间线的课程里,经常会提到儿时的重大心理创伤以及委屈、羞愧、被拒绝等微小事件,会在一个人的记忆结构里形成反应模式,如果你不去积极干预处理的话,这个反应模式会滚雪球一样的影响到成年期甚至一辈子,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似乎难以肯定这样的说法的正确性,然而,当我们调出时间线的时候,很多人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记忆结构以及反应模型是如何在儿时甚至胎儿期就开始影响自己,并且一直序列性的滚动变化到“现在”,这样来描述这个主题要表达的思想,似乎有点过于专业概念化,我们从生活的事件中去探寻这个主题影响我们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懊恼,后悔,这是因为你过去的是事情很容易被你“看到”,也有的人很容易做恐惧的梦,而且很容易重复类似的梦,其实这些都是深埋在我们记忆当中的事件产生的情绪容易被发现或被触发,我们只要通过专业技术,消除里面事件产生的情绪即可,但是不管有什么样的技术,我们使用技术的时候,都不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只能改变其在我们记忆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我们的记忆中对其产生的情绪,我们很多人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不再悲伤,不再恐惧,有了很好的现在,可以很好的走向未来,但是,这些对于过去来说,这个人已经在这样的记忆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很多年,我们如何让这些不去重演,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去学习的重要原因,但是学习能改变的,依然还是现在以及未来,而不是孩子的过去,所以,父母学习的越早,孩子以及家庭受益越大,那么,我们要学习什么呢?我们要学习自我的觉察,认知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甚至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改善和提高自己,而且要学会沟通技巧,因为良性沟通可以修复一些心理创伤,等等,对于抚育孩子,重要的还要知道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知道他们的想法,而且,通过一些微小技巧去帮助孩子去修复记忆中的创伤感,上面我们说的是人在成长中的事件会导致一些反应模式,而很多反应模式是一种问题模式,但是往往不被察觉。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儿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看看儿童眼里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些事情的,以及我们家长需要如何处理。

一天晚上,我六岁的女儿侧卧在床上,捂着脸,似乎很委屈,她妈妈说“姌冉不吃薯片了,说是垃圾食品”我也随意的附和了一句“确实是垃圾食品”,这个时候女儿突然大哭起来,这是压抑了一段时间的委屈在我到达的时候释放出来了,很多时候,孩子在大哭的时候,父母往往开始哄,甚至用满足孩子的要求的方式去停止孩子的大哭,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哄也没用的时候,就是斥责或者一些较为简单的方式强行停止孩子的哭泣,孩子在委屈的状态后大哭,是一种释放,这个时候,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孩子顺利的哭出来,所以这个时候我是让孩子哭的,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还有是看到孩子哭的时候,会抱起来抚摸孩子的后背,从上向下抚摸孩子的后背,这个动作实际上是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别哭了,这会把孩子的情绪压抑在身体里,我们很多成人身体经络不畅,其中就有一些这些经历留下的,身体是有记忆的。而这个时候我没有触碰孩子身体,而是跟她说,哭吧,没事,爸爸在你边上,这是一种安全的心理支持。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蹬被子而且哭的很伤心,说妈妈骗她,因为在这之前,我妻子说女儿画的小马没有妈妈画的好看,而且这之前我妻子说表现不好,就把今天刚买的彩笔退掉,这个彩笔正是我女儿喜欢的,好容易找到买下的,而这些说法,都是我妻子的故意逗她的,她说彩笔都用过了,是不能退的,妈妈在骗她,这个时候我们都同意了孩子的观点。

妈妈不是我妈妈了!

因为我开始到她跟前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憋屈,肯定不是一件事,我又问她,还有什么不开心的,都告诉爸爸妈妈,她说:妈妈不是我妈妈了。我们就问她我们什么时候说不是你妈妈了呀,她说:“妈妈没说不是妈妈,是某某小朋友来我们家玩,你一直拿好吃的给那个小朋友,都没给我,你是那个小朋友的妈妈,不是我妈妈了!”我们这里注意到孩子的用词,孩子说的是“不是我妈妈了”而不是“不是我妈妈”。后边加了一个语气词“了”,就完全改变了孩子表达出来的内心体验,当她看到自己的妈妈不断给别人家的孩子她的食品和玩具,她的内心充满着一些担心,因为她好像被剥夺了爱。首先,我们这里先别用成人的讲道理方式看待这个事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她们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她们非常的简单,但是很多非常简单被成人看成了非常的复杂。首先我们看这个问题,孩子的食品和玩具,是通过母亲的手分散出去的,而不是孩子,而孩子本身是乐于分享的,对于孩子的来说,她可以把这些东西送给同伴,但是父母不要取而代之,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关于食品和玩具只是个事件,但是这里产生了的情绪是恐惧,孩子恐惧自己的妈妈不是自己的妈妈了,因为她的家庭世界里看到的是妈妈把这些东西一直是给她的,而那个时候她看到的是妈妈把这些东西给别人了,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了,这个在孩子内心里产生了恐惧,我们回过头看孩子的话:妈妈不是我妈妈了!她感到自己的妈妈成了别人的妈妈了,这是孩子内心的理解,如果还在说:妈妈不是我妈妈!少了一个“了”语气词,这就是孩子在责怪母亲,是一种怨恨,这个孩子就需要一些引导性教育了,当然,我们也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了待客之道的教育,告诉她我们今后会在有小朋友来的时候,由她把好吃好玩的和小朋友分享。而关键的做法不是和孩子讲道理,而是我和妻子共同说了一句话“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会永远和你在一起的”,这句话看起来有点夸张性,也有点过于文学色彩了,但是,这句是修复孩子心理创伤的重要语言,因为这句话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在我们过去的咨询案例中,从孩子到成人,很多人害怕失去自己的亲人,害怕自己失去生命,总是在这样的莫名的恐惧中生活,在这个小小的事件中,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件,但是如若没有这样的及时处理,后期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巨大的,因为如同上面第一段所讲,一个微小的心理创伤,对成人来说无关紧要,对于孩子的当下,是天大的事情,铭刻在心,由此形成了一种反应模式。所以当我们说修复创伤的语言之后,孩子的情绪平复了很多,哭声降低了很多,面部表情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公平。

说完了上面的事情,我们问她,还有什么什么事情呢,一起告诉爸爸妈妈,她脱口而出,“不公平”,我们问她什么不公平呢?她说:“在幼儿园放学玩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打我,你说没关系,我打别的小朋友,你就批评我!”说到这里,我们别小看孩子,我也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而不只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因为在这件事情里面,作为母亲的做法,是用自己的做法代替了孩子可以自己去做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打闹本身就是另一种接触世界,她所谓的打,只是游戏中的角色或者规则变化中的行为,和我们成人理解的打架是无关的,无需要我们成人式干预,而这个时候母亲用迎合双方父母的方式去解决孩子问题,实际上破坏了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给各自建立规则的学习过程,这个意思用另外一种方式解释可以更清晰,比如过去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家有多个孩子一起长大,他们往往比现在的独生子女更容易去解决人际交往困难包括挫折。作为教育者,我们父母此时告诉他的不是打谁不打谁,批评谁不批评谁,而是告诉她:“对不起!”因为孩子内心的感受是成人没照顾她的感受,她需要的是成人给予她要照顾她的感受的一些关心,所以,我们无需和她讲她应该干什么,父母要干什么,我们只是化解她内心的委屈,告诉孩子:“对不起”足矣。

说完这些,女儿不哭了,也没有破涕为笑,而是很平静,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踏实,安全,这个时候她没有回去她的小床上,而是把她的一直胳膊放到我的头下边,让我枕着她的小手臂睡觉,而另一只手搭在她妈妈的身上,这一夜,她睡的很香。

我们教育孩子,唤醒他们内心的爱,再去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会更有效果!别让丁点事件成为孩子一生消极反应的起点。

                            周成松 2016年10月26日晚23点